1月4日,“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从广州南沙出发,前往渤海冰区,开展渤海冬季冰—海系统关键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重大科学考察。本航次由中山大学牵头组织实施,国内1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计划作业时间44天,将覆盖冬季渤海海冰形成期、盛冰期、消退期。这是国内首次在冬季对渤海冰区开展海冰—海洋—生态综合调查。
本次项目负责人,中山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极地研究中心主任程晓介绍:“科考队将在辽东湾和渤海中央海区设置2条纵断面、2条观测横断面,重点研究渤海海冰生消过程,大气、海洋对渤海海冰生消过程的热力、动力影响,以及渤海海冰生消过程对水体环境的影响机制,构建渤海海冰生态动力学模型,揭示海冰对渤海生态系统季节变化的潜在影响。”
“渤海冬季海冰高密集度冰区的观测数据稀缺,限制了对渤海冰下海洋环境与生化要素变化过程的认识和理解。本航次将很好地弥补之前观测数据不足的缺憾。”本航次首席科学家、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显尧说。
据介绍,中国海洋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天津科技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12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45名科考人员共同参与本航次任务。领队为卫星遥感专家、中山大学教授陈卓奇。
程晓介绍,希望本航次深耕渤海、远眺北极,通过空—天—冰—海立体观测,在研究渤海自身科学问题的同时,探究北极快速变化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同时积极在类极地环境下开展科研设备海试,服务辽东湾生态环境建设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本航次编号为NORC2025-302渤海冬季航次。“中山大学极地”号是我国高校首艘极地破冰科考船,具备极地全海深科考能力。同时,该船还是我国第三座能在北冰洋中央冰区作业的海上科考平台。2024年7月26日至10月7日,“中山大学极地”号曾完成2024年北冰洋科学考察。(记者龙跃梅 通讯员曹宁)
教育部要求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2024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首场平行
“美育芳草”青少年艺术节京津冀特别策
101教育PPT开展教学资源激励计划
2024年第三期中国校(园)长论坛举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大模型“优师培养计划
第62届高博会圆满落幕,明年春天,相
第15届Honda中国节能竞技大赛圆
袁梦博士携手西交利物浦大学家庭教育
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启动
高校“艺术思政”要有大视野
重庆南开中学校建校二十周年成果展庆典
北京市首堂“场景沉浸式”思政大课在长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院成功举
“童心向党庆华诞·同心共筑中国梦”展
2024年高校应急志愿服务发展论坛在
2024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北京召
粤港兽医科研合作新篇章 香港城市大学
教育部部署2024年全国成人高校招生
十年,一项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能走多远
2024人工智能教育与产教融合高峰论
人才竞争力 科技支撑力
AI赋能,教师先行,黄埔区启动中小学
多名中小学校长被查!教育系统反腐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