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良好生态培育和涵养正确政绩观
教育政策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
歆瑶
2024-01-30

  推动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需要持续营造积极向上的整体氛围和生态。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和措施办法,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正确政绩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图为2022年3月甘肃省古浪县干部群众义务压沙的火热场景。 古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打出教育“组合拳”

  坚持教育为主、预防为先,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加强政绩观教育。持续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正确政绩观真正镌刻在灵魂深处、体现到行动之中。开展系统教育,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的必修课程,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教育培训,引导干部从思想深处解决好政绩观问题。做实日常教育,在理论学习、干部培训、组织生活等过程中,突出政绩观熏陶和教育,及时纠正和消除思想行为偏差。

  用好考核“指挥棒”

  增强考核的系统性,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纳入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范畴,兼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保护、风险防范等工作实绩,既看结果又看过程,既看产出又看成本,综合作出评价。增强考核的精准性,完善评价体系,改进考核方式,对不同区域、不同部门、不同类型开展差别化考核,客观判断个人贡献与集体作用、主观努力与外在条件、显性业绩与潜在业绩,确保考实考准干部政绩。增强考核的引导性,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表彰评优的重要依据,奖优罚劣、奖惩分明,引导督促干部遵循科学规律办事、依据制度规范履职、脚踏实地推动发展。

  强化监督“硬手段”

  坚持把政绩观错位问题作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内容,健全履职用权风险提示机制,倒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及时纠偏正向,加强对干部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突出对“一把手”的监督,通过谈心谈话、提醒函询等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绩观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保持高压态势,紧盯权力观异化、政绩观扭曲、事业观走偏等问题,强化监督执纪,形成强力震慑。推进建章立制,坚持举一反三、标本兼治,聚焦重点领域、岗位和环节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出现政绩观错位问题。

  树牢用人“风向标”

  突出正确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论功过,大力选拔真抓实干、业绩突出的干部,坚决不用动机不纯、作风不正的干部。加强识别研判,重视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乡村振兴、风险处置等一线了解干部,结合日常表现、突发事件表现和一贯表现比选择优,真正把能人干将选出来、使用好。注重正向激励,认真贯彻“三个区分开来”要求,落实激励关爱干部政策措施,用好容错纠错、澄清正名等机制,旗帜鲜明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负责,让干部放心大胆开展工作。

  营造争先“大环境”

  坚持以上率下,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做起,以身作则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广泛开展宣传,深入宣传正确政绩观的重大意义和核心内涵,推动干部身体力行,引导群众积极监督,营造合力推进的浓厚氛围。强化典型引领,挖掘和推广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各级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形成学习先进、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详见:中共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文章《牢固树立和践行造福人民的政绩观》

  (策划:梁佩韵 审核:李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