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进动原理、水星进动值和"光速不变"
行业热点
中国教育科学网
赵莹
2021-07-09

水星进动原理、水星进动值和"光速不变"

 

 

罗正大

 

有幸在今日头条看到评论李子丰教授和梅晓春所长推翻相对论的相关文章,文中提及的“水星进动及水星百年进动值 5557〃和43〃和“相对论”等相关讨论引起我的兴趣。为此,我以正能外力、负能斥力、零能和力的理论,仅就水星进动原理和水星进动百年进动值,以及“相对论”中的“光速不变”与其探讨。

1、关于水星进动原理与“水星百年进动值”

水星为什么进动,水星进动的动力是什么?其实爱因斯坦也不知道,因为以爱因斯坦的引力观,想要说明水星为什么进动是无解的。所以爱因斯坦拿纽康得出的补充值43〃,直接推算出水星需300万年成全转一次(即300万年进动360°),但这是一个错误的结论。

关于水星百年进动值目前有多个数据,天体力学家认定的水星百年进动理论值为5557.62〃;而勒威耶计算出的水星百年进动值比理论值每百年快38〃(差值),为5595.62〃;纽康计算出的水星百年进动值比理论值每百年快43.11〃 (差值),应为5600.73〃。爱因斯坦因不知水星进动的原因,他直接将纽康计算出的差值43.03〃作为水星百年进动值,推算出水星进动一周(360°)需300万年。在爱因斯坦与利▪英费尔德合著的《物理学的进化》一书第169页有这样一段话:“这种椭圆轨道的转动体现了广义相对论的新效应。新理论还预测了这个效应的数值,水星的椭圆轨道在300万年之内才完成全转一次。”“水星300万年完成全转一次”依据的是什么?经计算“水星300万年完成全转一次”依据的正是43.03〃。这显然说明爱因斯坦是直接把纽康计算出的差值43〃当成水星百年进动值。

当前,所有关于水星的百年进动值都是以牛頓引力为基础的理论计算值,而不是实际的天文观测值。所以,如果有水星实际进动观测值,有88个地球日水星进动一次是多少角秒的实际观测值,并作为单次进动值,以此为基数就能累计(统计)出一周(360°)需要进动多少次。有实际观测值,统计水星进动一周(360°)既简单又一目了然了。

我在《100个科学难题的宇宙自然力解》一书中,就水星进动与地轴进动原理及进动数值做了说明:

地轴进动(径向进动)与(横向进动=纬向进动)进动原理及进动数值等同。地球地轴径向进动实际观测值每个地球年顺时针转动(进动)50.29〃,约25800年完成随太阳绕邻近恒星系一周,形成地轴北极星指向的更替。

如按牛顿引力理论计算的理论值 5557.62〃加纽康重新计算的比理论值快43.11〃的差值5600.73〃 为据,可知水星每个地球年进动值为:5600.73〃/年;水星每个地球日进动值为:56.0073〃/年÷365d/年=0.153/d;水星围绕太阳一周的进动值为:0.153〃/d×88d/周=13.5〃。水星绕太阳“公转”约96000周,同时也随太阳绕邻近恒星系(南门二)“公转”一周(96000周×88d/周),我们可以把水星绕太阳96000周的“公转”,视为水星随太阳绕邻近恒星系“公转”96000次横向(纬向)近日点或远日点进动(移位),每次横向(纬向)进动13.5〃,约23145个地球年随太阳完成围绕恒星系一周(360°)的进动(为便于对“进动”的理解,再以月球的“进动”为例,在正能外力推动收缩作用下,月球既绕地球“公转”,又随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28d,月球随地球绕太阳“公转”13次横向(纬向)近地点或远地点进动(移位),每次横向(纬向)进动约28度,约365d完成围绕太阳一周(360度)的进动(参见下面月球进动图)。

 

水星进动一周为23145个地球年,是依据纽康计算的比理论值快43.11〃 的差值,加上牛顿引力计算的理论值5557.62〃,得出的水星每百年近日点进动值为5600.73〃,并以此统计计算出的结果。然而,5600.73〃的水星百年进动值是不准确的,原因是天文学家应该得出水星88d绕日一周后的单次进动的实际观测值,如是有了水星88d进动一次的实际观测值,并以此实际观测值就可以统计出水星进动一周(360度)所需多少年(包括水星88d中每天实际进动的角秒数值)。

地球与水星同属太阳系内行星,地球地轴进动每个地球年实际观测值为50.29〃,以50.29〃统计地轴完成一周(360°)进动,约需25800个地球年,这与水星进动理论计算统计完成一周(360°)进动,约23145个地球年相差了约2655个地球年,如按九大行星的冥王星绕太阳所需的约248个地球年为极限,九大行星假设定一个的周期性轮回回归集中点,九大行星先后到达轮回回归集中点的不会超过冥王星绕太阳公转时间范围内的约248个地球年,因此天文学家以牛顿引力理论计算的23145个地球年比冥王星的248个地球年多了约2407个地球年,比地球地轴进动周期的约25800少了约2655个地球年,因此天文学家们以牛顿力学理论计算值不准,并且也不知水星进动原因。

另外,不论爱因斯坦对水星百年进动值43〃是依据自己的理论计算出来是,还是从纽康那里得来的,爱因斯坦以43〃为水星百年进动值计算出水星完成全转一次需300万年,其结果是错的,是对水星进动原因及水星进百年进动43〃的错误理解,也说明爱因斯坦不知水星进动原因。当然以牛顿的引力观,以两星相互参照也不可以解释水星进动的原因,如地球约24小时已经“自转”一周,而地球椭圆“引力场”的近日点或远日点并不随地球自转作同步运动,地球椭圆“引力场”的远日点一个地球日仅仅是进动位移了50.29〃/年÷365d/年=0.137〃,说明地球“引力场”并没有拖拽着自身的“远日点引力场”运动,就此也证明了“牛顿万有引力”不存在。

 

 

 

 

 

 

 

 

 

 

 

 

 

 

 

 

 

 

 

 

 

 

 

 

 

 

 

 

 

 

 

 

 

 

 

 

2、爱因斯坦混同两种含义迥异的“光速不变”

在“相对论”中,爱因斯坦将两种含义迥异的“光速不变”,即迈克尔逊测光速c得到的“光速不变”与迈-莫实验零结果所说的“光速不变”混同为同一种“光速不变”是错的。

迈尔克逊曾多次测量光速,1882年测定光速值为:299853±Km/s,1924年测定光速值为:299796±Km/s,1936年迈克尔逊又重新应用了八角形的转动镜测得光速值为:299798±4Km/s。这里的光速是指光波在真空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指光速是按恒定c0=299798±4Km/s的速度传播,光速值c0=299798±4Km/s不变即“光速不变”,这里暂且称这一“光速不变”为A含义的“光速不变”。

1887年前,迈尔克逊-莫雷在德国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以太”相对地球运动的光学实验,当时认为,宇宙空间充满了一种叫作“以太”东西,“以太”是透明的,对物体运动不产生任何阻力。“以太”和宇宙空间是固定不动的,地球相对“以太”的运动就等于是地球在宇宙空间的“绝对运动”。测量方法是,先向地球奔跑的方向射出一束光,按速度加法原理,测得的光速相对“以太”的速度应是,光速c+地球速度v。再向地球奔跑的反方向射出一束光,测得的光速应是c-v。从c+v和c-v的测量数值就可以得到地球的速度v。但实际情况是,测得的光速总是c,根本测不出c+v和c-v。测不出c+v和c-v就意味着“零结果”,这是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的结论,也可视为是两组不存在“光行差”的“光速不变”,暂且称这一“光速不变”为B含义的“光速不变”。

A含义的“光速不变”是指迈克尔逊测量光速c=299798±4Km/s恒定数值的“光速不变”。

B含义的“光速不变”是指迈克尔逊-莫雷利用干涉议测量以地球转动因方向不同,试图测量出两组反方向光速度c+v和c-v各自的不同,却得到的是零结果=A性质的“光速不变”。

1905年,爱因斯坦在莱比锡的《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长达30页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宣告了“狭义相对论”的延生。在这篇论文中,爱因斯坦提出了两个具有一定理论与实验依据的公式作为“狭义相对论”演绎体系的理论基础:一个是相对性原理,另一个则是光速不变原理。光速不变说的是,在所有相互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糸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它同光源的运动无没有任何关系。爱因斯坦认为:“在以太海中所有的光源不管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它传传播出来的光的速度总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光速必须是一个标准值,即“光速不变”,可见爱因斯坦将光速c=299798±4Km/s(迈克尔逊测量值)这一A含义的“光速不变”的与干涉仪试图实验(迈克尔逊-莫雷)的两个方向上光速的差异,却得到的“零结果”的这一B含义的“光速不变”混为同一物理含义的“光速不变”。因此,爱因斯坦对A、B两种含义的“光速不变”的理解是错的。

以宇宙新力学:正能外力、负能斥力、零能和力组合成的范式组合本可诠释上述两种含义迥异的“光速不变”。见下图:

 

天体立体释放的光(光速)交错对流相互作用,形成正负零梯度能级三变数的光(光速):加光速(正能外力)+1Ee=+1Fe、减光速(负能斥力)-1Er=-1Fr、零光速(零能和力)±0En=±0Fn的任意点同时性三变数的光(光速),符合ss433观测的三重性变数物质同时性存在:“离我们而去的物质;向我们而来的物质;相对我们而不动的物质”。因此,ss433证认了光速是可变性的梯度三变数的三个同时性存在的光速,而迈克尔逊测量的光速c=299798±4Km/s可以是问题光速,因宇宙E=F正负零立体双向交错对流摩擦存在三个(三组)梯度能级任意点变数值,因此光速测量不可以同时测到三个动着的正负零流变数的光速,因为任意点光(光速)对流摩擦始终为交错的零焦点,所以测量仪很容易确定在零焦点(零节点)上取得光速值,且误把该光速值“c=299798±4Km/s”当成恒定值的“光速不变”值(零能和力的光速)。宇宙中,光(光速)有同时性存在的正负零三变数值,当今人类不可以同时性测量到光(光速)的正(加速)、负(减速)、零(零速)三变数值。只能是在通过对流反应过程中最终测得定格在相对性的“零焦点”的“光速值”,见图:

双原子场与场交错对流摩擦产生双向+1Ee=+1Fe、-1Ee=-1Fe及摩擦焦点±0En=±0Fn的±0节点。

上述指的是A含义的“光速不变”误解了宇宙中存在三个变数集正负零的同时性(ss433恒星观测证认)。宇宙任意点±0节点存在显著性与不显著性,如仅此一次对流摩擦即换位不固定的±0节点为不显著、不稳定,这种不稳定的对流摩擦±0节点产生的“双向光电子对偶”产生即湮灭,对流摩擦概率仅此一次,因此湮灭换位下次摩擦,但物理学理解的是:“正负电子碰撞在一起的即湮灭”。显著性±0节点,如赤道线存在两个互反的瞬间过渡的中间线,等于是双向交错对流摩擦显著性焦点±0节点。

B含义的实验零结果=“光速不变”,宇宙中由于存在三个变数的同时性+1Ee=+1Fe、-1Er=-1Fr及±0En=±0Fn,+1Ee=+1Fe体现偏压正性任意点收缩态;-1Er=-1Fr体现偏压负性任意点膨胀态;而±0En=±0Fn体现零偏压任意点中和态,而M-M实验仪犹如“小天体”,因实验仪不能辨别出两束反方向的“光行差”其中三个变数的差别,而也只能感受到+1Ee=+1Fe(正能外力)对实验仪(“小天体”)的重力的均等囚禁收缩作用接收到的信息结果,1889年,48岁的爱尔兰人菲茨杰拉德与1892年,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前后分别之所以猜想是空间分子收缩引起的实验“零结果”=“光速不变”。

综上所述,爱因斯坦的那个年龄段不可存在哲学思辨的“神童”,且是引力观,不是外力观,理解不了宇宙正能外力、负能斥力、零能和力相互对流交错必然形成同时性的正负零三变数集,爱因斯坦更没有自己原创性哲学思辨对宇宙物理学的认知,也没有自己的原创性实验的初始经历感受分析的基础,对迈克尔逊测量的“A含义的”和M-M实验的“B含义的”两种“光速不变”,都是不知原因的拿来主义者,且拿来的不同含义的两种“光速不变”不能真实的理解而论文之,因此,“相对论”将物理学带入坑,引起学术界对“相对论”的持续质疑和物理学的混乱之争!宇宙物理学家们该醒醒了!

 

 

 

 

 

 

 

 

 

 

 

 

 

 

 

 

 

 

 

 

 

 

 

 

 

 

 

 

 

 

 

 

 

 

 

作 者 简 介

罗正大,1952年生于四川宜宾市。曾在四川攀枝花矿务局、攀枝花钢铁研究院、宜宾市汽车运输公司工作。前四川景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级经济师。曾任四川省商会执委、宜宾市商会副会长、宜宾市工商联副主任、第十届政协常委、第九届四川省人大代表;个人获宜宾市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弃商从事正能外力与负能斥力理论研究。
宜宾正大宇宙天体自然外力与斥力研究院(2019年2月16日正式注册成立),简称:lNF,出任首任院长,宇宙正负零同时性的三变数正能外力(+1Ee=+1Fe)、负能斥力(-1Er=-1Fr)、零能和力(±0En=±0Fn)的发现者,以及用35年的时间,定性了宇宙自然力新力学,系统构建了宇宙正能外力(+1Ee=+1Fe)、负能斥力(-1Er=-1Fr)、零能和力(±0En=±0Fn)相互作用的范式组合本物理理论。    2002—2016年先后著有《统一的宇宙——自然外力原理》《自然外力——宇宙第一推动力》《不可视觉物质——暗能量和自然外力》《宇宙自然力——自然外力和自然斥力》《用宇宙自然力解读古今物理学中的术语》《100个科学难题的宇宙自然力解》《以外力、斥力对称交错力学结构解读200个物理术语》《开启全知宇宙的钥匙一一正能外力与负能斥力范式组合本》八部专著,众多科学网站陆续刊登:《宇宙统一认知工具书宇宙能量物质隐3异构体变数偶中偶质量物质显3异构体变数偶中偶正负零同时性的三变数》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第八册、第九册、第十册、第十一册、第十二册、第十三册、第十四册、…第十五册、第十六册、第十七册、第十八册、第十九册、……以及千份宇宙科学论文。